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新的冷戰?英國與中國的關係要比這複雜得多

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裡,中國特工克里斯蒂娜-李與英國政治家建立聯繫的說法不應該讓我們感到驚訝。

上週,英國政治機構被一份罕見的軍情五處警報所震動,警告說有一名中國黨國特工在議會活動。據軍情五處稱,克里斯蒂娜-李參與了支持中國共產黨的公開和秘密活動,她與英國政治家培養了十多年的聯繫(中國駐倫敦大使館否認了這些說法)。

我們很容易將這一啟示視為我們正在進入一場新的冷戰的又一跡象。事實上,國際格局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權力鬥爭有著本質的不同。可以肯定的是,諜報和間諜活動的世界仍然存在,但目前自由民主國家和獨裁國家之間的關係更像是一種虛假的和平。全球化使這些對立的政治制度以復雜的、有時是矛盾的方式糾纏在一起。

圍繞中國執政黨建立的政治文化以一種在英國無法想像的方式集中了權力。中國共產黨在社會的各個方面都有驚人的影響力,並保留了人民解放軍的武裝力量。同時,一些英國和國際企業現在依賴於進入中國市場,並且似乎願意做任何北京要求的事情,以維持他們在中國的存在。全球經濟不容易通過冷戰時期的視角來理解,當時這些國際聯繫是存在的,但遠沒有那麼發達。今天,供應鍊和金融市場確保各國的相互依存度大大增加。如果說冷戰的定義是沒有直接軍事衝突的敵意,那麼虛假的和平則是一個相互聯繫的國家陷入越來越多敵意的時代。

這些新的條件產生了新的挑戰。首先,自由民主國家必須解決亞洲社區面臨的越來越大的風險。正如上週發生在議會的案件所表明的,對中國黨國活動的審查是必要的。但總有一種危險,那就是合理的擔憂可能會蔓延成非理性的懷疑。澳大利亞就是一個例子:在與黨國有關的醜聞發生後,該國的反華和反亞裔情緒高漲,例如政治捐款人黃向墨的醜聞。任何加強抵禦威權干預的努力都必須從考慮海外華人社區開始,承認他們經常成為中國黨國的目標。

自由民主國家目前面臨的最突出的地緣政治危險之一是對威權國家的依賴性越來越強。英國允許中國黨國參與該國民用核能領域的決定是這種更廣泛情況的一個有用的縮影,它讓我們回到了李克強。雖然中國黨國通過與EDF的合作參與欣克利核電站的決定主要是財務方面的,但這是中國在英國本土運營反應堆的第一步。

在我自己的博士研究中,我發現文件顯示,在2014年舉行的英中能源峰會上,英國政府向中國官員承認,欣克利是通向“由中國主導的大多數新建項目,包括使用中國反應堆技術 ”的途徑。這將是由中國通用核電集團牽頭,使用華龍一號反應堆的布拉德維爾項目。

李克強是如何融入這幅圖景的?自2010年代中期以來,她向工黨議員Barry Gardiner捐贈了大量資金,並自2009年起向他的選區辦公室捐款。加德納作為官方反對派,將在塑造工黨對欣克利的反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泰晤士報》報導說,加德納 “強烈反對黨內對中國參與欣克利角項目的批評”,儘管加德納說李克強沒有從他那裡獲得政治利益。

2013年2月,李向自由民主黨金斯頓區辦公室提供了一筆捐款,該區是埃德-戴維議員的選區,在捐款時,他是能源和氣候變化國務秘書。戴維在確保欣克利的未來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幾乎以一己之力說服了自由民主黨支持核能。戴維說他不記得李克強。

然而,如果沒有保守黨領導層的支持,尤其是喬治-奧斯本的熱情支持,中國黨國對英國民用核能的參與就不會成為一種選擇。在2014年討論的一年後,奧斯本公開宣稱,欣克利項目 “為隨後在布拉德維爾的核項目的中國多數股權打開了大門”。

跨國公司和跨國企業在這個新格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對威權國家的市場和製造基地的依賴,使他們成為威權國家對自由民主國家產生影響的潛在渠道。此外,威權國家也可以利用這些集團所建立的渠道。這就是辛克雷事件中發生的情況。

威斯敏斯特的各黨派議會團體代表了這些渠道之一,公司通過這些渠道向英國的政治體系付費。中國議會小組、核能議會小組和能源研究議會小組都得到了法國能源巨頭EDF的讚助–中廣核在欣克利項目中的合作夥伴。此外,能源研究小組的成員被中廣核帶往中國,參觀他們的泰山核電站,該中國黨國能源集團的費用超過了52500英鎊。旅行結束後,APPG主席Ian Liddell-Grainger議員向議會報告說,中廣核正在 “與EDF攜手合作,發展成為一個主要的核電企業,並開發自己的反應堆”。他說台山電站 “非常好”,“完成了任務”。

除了提供中廣核的反饋意見外,當中興通訊(實際上是一家中國國有科技集團)在英國官方情報建議中被貼上國家安全風險的標籤時,利德爾-格萊格也進行了乾預。根據當時的報導,這位議員支持中興通訊的 “白廳遊說活動”,並得到了公關公司Sovereign Strategy的顧問的支持。這種聯繫在英國政治中並不罕見。既然我們容忍商業利益可以影響政治行為者的渠道,我們就不應該驚訝於聽到關於中國等敵對國家採用同樣手段的指控。

在這方面,英國並不是一個異類。德國也面臨著對一個獨裁國家的更大依賴,其形式是有爭議的北溪2號項目和它將供應的俄羅斯天然氣。可以預見的是,在這裡我們也看到了一些相同的模式,最明顯的就是前總理格哈德-施羅德擔任北溪公司股東委員會主席,以及俄羅斯石油生產商Rosneft的董事會主席。

在冷戰條件下,人們對意識形態和軍事活動進行了熱烈的討論,而虛假的和平要求我們更加關注透明度和問責制。對英國與中國黨國交往的日益嚴格的審查提醒我們,更好地監管政治捐款和旋轉門任命不僅是良好的治理,而且是一個國家安全問題。

作者:馬丁-索利是埃克塞特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研究與中國的國際交往。

文章来源:https://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22/jan/23/cold-war-britain-china-globalised-chinese-agent-christine-lee

B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Was wir berichten, spiegelt nicht die Meinung einer Regierung wider.

What we report does not reflect the opinion of any government.

我們的報道内容不代表任何政府官方立場。

Berliner Bericht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