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無路可走——谈艾未未為何離開中國


習近平的任期內,對人權活動進行了嚴厲的鎮壓。


“我拒絕接受國家的權威不能被反對、挑戰或審問的想法。在權力面前,我總是處於劣勢,我知道,但我是一個天生的逆反者,除了採取反對的立場,我沒有其他的生活方式。”中國最著名的藝術家和流亡活動家艾未未在11月出版的自傳《千年悲歡》中寫道。

正是這種關於如何生活的清晰和決心給艾未未帶來了痛苦,同時也將他推向了國際聚光燈下。 當我閱讀這本書時,我回想起中國人權活動那些美好而又不那麼久遠的日子。 令人難過的是,由於中國的舆論環境迅速惡化,今天的大多數年輕人都沒有聽說過艾未未,一個僅僅在十年或二十年前的自由和正義運動的核心人物。 艾還幫助設計了 “鳥巢”,一個為2008年夏季奧運會建造的北京地標性體育場館。

除了幾次簡短的交流外,我不認識艾未未。 我只是眾多關注他的藝術、活動和網上意識流的中國網民之一,自2000年代初以來,艾未未一直在發推特。 但在閱讀他的書時,我發現自己會沈浸於他的浩瀚巨著當中。

2009年夏天,因質疑官方公佈的在2008年四川地震中因學校豆腐渣建築而死亡的學生人數,艾呼籲志願者與他一起發起自己的調查。 艾寫道:“有近百人自願參與其中。 作為一個21歲的人,我是其中之一。 然而,我的父母強烈反對這次旅行。 然後我給艾寫道:“艾老師[“老師 ”在中國是一種尊稱],我很抱歉,我的父母不允許我加入你們。”艾老師回信說:“不用擔心。聽從你父母的意見。他們都是為你好。”

我的父母很可能將我從警察的惡性攻擊中拯救出來。 艾和他的志願者們走訪了成千上萬個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的家庭,並記錄了他們的詳細資料。 為此,他們受到了警察的騷擾、拘留和毆打。 警察的毆打讓艾受了重傷,他不得不接受緊急腦部手術。

2010年底,上海當局通知艾,他新建的藝術工作室將被拆除。 為了表示抗議,艾呼籲他的支持者舉行河蟹宴,為工作室正式送行。 “河蟹 ”在中國是一個影射審查制度的詞語,因為它聽起來像 “和諧 ”這個詞,為了這個目的,中國政府聲稱它必須控制互聯網上的內容。 “當我被囚禁在自己家裡的時候,其他八百人設法參加了由我的助手們主持的河蟹宴。他們在那裡吃了大約三千隻螃蟹,彈吉他,唱歌,聊天–同時把他們的照片和視頻發到網上,以慶祝這些小小的反抗行為,”艾寫道。 在這800人中,有我的一位親密朋友。 他在網上說他要去參加盛宴,警察來拜訪時,我正在他家,不過最終我的朋友還是去了。

2011年2月,一些匿名的推特賬戶呼籲中國人民效仿阿拉伯之春的起義,發動一場革命。 雖然這一呼籲只導致北京和其他幾個城市的好奇的圍觀者小範圍聚集,但當局的反應是圍捕了一百多名中國最直言不諱的批評者,包括艾。 在書中,艾曉明寫到了他所經歷的81天的秘密拘留。 其中的許多細節我都感同身受,因為我也因為同樣不存在的 “革命 ”而被吞入中國巨大的黑洞般的司法系統,儘管因為我的 “無名小卒 ”身份而只被關押了三天。

然後是習近平在2012年底上台。 在他的任期內,對社會各方面的控制急劇增加,並對人權活動進行嚴厲的打擊。 中國的許多人現在擔心,習近平的威權主義正在將中國推向一個更加封閉、殘酷的未來,與中國共產黨的毛澤東主義的根源相類似。 在書中,艾記錄了他與父親–著名詩人艾青在新疆毛澤東時代的勞改營中生活的嚴酷童年;他完全有資格談論這兩個時期。

我來自浙江省的一個村莊,是農民的女兒。 如果沒有2000年代相對自由的互聯網,以及許多像艾未未這樣熱衷於與年輕人接觸的自由作家、記者、律師和藝術家,我就不會成為現在的我。 我為今天的年輕人感到悲哀,因為很少有人會告訴他們去閱讀他們從未聽說過的禁書,或者在像河蟹宴這樣的活動中享受志同道合者的陪伴。

艾最終離開了中國,而我也離開了。 有時,當我坐在紐約市舒適的辦公室裡,俯瞰東河時,我感到不安。 我希望我在中國,向路人分發反家庭暴力的小冊子,陪同農民工向公司老闆詢問為什麼工人沒有得到報酬,或者與活動家見面,漫談未來。 但那個中國已經不復存在。 在渴望的時刻,我會哼唱艾青最著名的詩句,在中國的學校裡,所有的孩子都會學到這首詩:“為什麼我的眼睛總是充滿了淚水?因為我對這塊土地愛得深沉”。

2015年艾未未在德國定居後不久,他開始從事與全球難民危機有關的項目。 “我想忘記中國,做一些讓我驚訝的事情,”他在2015年的一次採訪中說。 “為什麼我必須被貼上標籤?我不是一個賣車的。沒有什麼可以取代自由,這是一個挑戰,我已經準備好了。”2020年,在我、艾和中國完全不同的情況下,我們的道路再次交匯,他與人權觀察合作開展Covid-19面具項目,為全球人道主義行動造福。

在整本書中,人們可以看到艾未未如何根據當時的情況不斷重塑自己。 也許我應該向他學習,就像我的許多同齡人已經做的那樣。 以海外為基地的中國女權主義者現在正積極參加其收養國的婦女權利運動,還有許多人加入了全球的種族正義倡議。

儘管不斷蛻變,但對艾未未來說,有一件事從未改變,那就是他對自由的承諾以及他願意為之付出的代價。 艾在書的最後說:“對我來說,最糟糕的事情是失去自由表達的能力,因為這將意味著失去認識生命價值和做出相應選擇的動力。對我來說,我無路可退”。 希望艾老師知道,在這條路上他並不孤單。

文章來源:https://www.hrw.org/news/2022/01/06/no-other-way-live-why-ai-weiwei-left-china

B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Was wir berichten, spiegelt nicht die Meinung einer Regierung wider.

What we report does not reflect the opinion of any government.

我們的報道内容不代表任何政府官方立場。

Berliner Bericht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