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文章頌揚鄧小平和繼任者,但不頌揚毛澤東。
中國正在發生一些不尋常的事情。
當中國共產黨的喉舌《人民日報》發表一篇評論文章時,有一點很明顯,沒有提到黨的總書記和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於一篇題為“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的文章,人們會想當然認為習近平會成為討論的一部分,但是事實並沒有。
畢竟,上個月舉行的為期四天的會議通過了一項新的“歷史決議”,對習近平表示讚揚。
相反,評論中對已故最高領導人鄧小平大加讚賞,九次提到他的名字。評論說,鄧小平在1970年代實施的改革開放政策是“黨的一次偉大覺醒”。
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和文獻研究所所長曲青山的文章說,鄧小平還 “把人們的思想從長期的左派教條主義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這段話對毛澤東所犯的錯誤進行了嚴厲的批評,這些錯誤導致了1966年至1976年的災難性文化大革命。這篇文章只是停止了對毛澤東個人崇拜的抨擊–此舉實際上是對習近平手中權力集中的隱性批評。
評論還詳細介紹了習近平的兩位前任江澤民和胡錦濤的成就,他們都堅持走鄧小平的改革道路,這清楚地表明了曲青山試圖表達的觀點。江澤民和胡錦濤使中國成為第二大經濟體、頂級出口國和世界工廠,瞿說。
文章暗示,自2012年習近平時代開始以來,中國一直靠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準備的精彩盛宴的殘羹剩飯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曲青山的立場。黨史和文獻研究所所長是一個重量級人物,其關鍵作用是解釋黨史。根據定義,他也會深入參與最近通過的 “歷史決議 ”的編制工作,該決議試圖將習近平描述為在地位上超過了鄧小平。
此外,曲青山是中央委員會的現任委員,相當於內閣部長。作為上個月六中全會的參與者,瞿秋白非常清楚目前籠罩在黨內的氣氛。
“黨內存在兩個思想陣營,”一位消息人士說。“從歷史上看,黨內有健康的辯論總是更好的。”
曲青山的文章引起了迅速的反擊。文章發表四天后,《人民日報》在同一理論版上刊登了黨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蔣金泉的文章。
這篇題為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的評論讚揚了習近平的政策,並呼應了關於歷史的第三個決議,抨擊了現任領導人之前的分配主義和自由主義。
討論黨的全面領導歸根結底就是為習近平手中的權力集中進行辯護。
與曲青山的文章不同,蔣金泉的文章完全忽略了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毛澤東出現了兩次,而習近平的名字被提到了六次。
人民日報被稱為黨的“喉舌”。這兩篇文章暗示了黨內的兩個意識形態陣營,一邊是支持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道路的人,另一邊是支持毛澤東和習近平的人。
一個主要的裂痕可能是關於歷史的第三個決議,許多人說它帶有巨大的矛盾。
蔣金泉去年才被任命為政策研究室主任。他不是中央委員會成員,因此級別比曲青山低。
但在現階段,很難說這兩位理論家中誰代表了主流觀點。
重要的是,政治路線的鬥爭與實際經濟政策的製定密切相關。
曲青山的文章發表於12月9日,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期間,該會議討論了下一年的經濟政策。習近平和李克強總理出席了會議。
這篇評論給會議帶來了壓力,要求繼續推行改革開放政策。
在12月初的一個經濟論壇上,李總理的顧問、著名經濟學家李稻葵就這個問題發表了重要講話。他警告說,不要對經濟持樂觀態度,理由是國內需求的消退。
這位經濟學家說,在未來幾年,迎接中國經濟的將是嚴酷的條件。他補充說,在未來五年裡,中國將面臨自四十年前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最困難的時期。
他的講話發生在一個敏感時期,引起了廣泛的反響。
李稻葵提到的五年與習近平即將到來的任期重疊,假定習近平在黨的下一屆全國代表大會上仍然是中國的最高領導人,距離現在還不到一年。
李稻葵描繪的經濟圖景是嚴峻的。他說,房地產價格將出現結構性下降,地方政府將不得不應對緊張的財政。教育和娛樂業將不得不應對新的法規。
作為促進國內需求的長期處方,李稻葵提出了李克強式的“城鄉一體化 ”政策。
這位58歲的學者是清華大學中國經濟實踐與思考學術中心的負責人。他還擔任中國最高政治諮詢機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成員。他有一個有影響力的聲音。
同時,前財政部長樓繼偉也發表了有趣的言論,他透露中國的統計數據並不反映經濟的負面變化。他的話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這些話是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後立即發表的。
樓繼偉基本上說,中國的經濟數據,包括明年初將公佈的2021年國家增長率,都省略了任何負面的東西。
他是一位與前總理朱鎔基關係密切的 “改革派”,朱鎔基在20世紀90年代被鄧小平選中負責改革國有企業。由於樓繼偉一直與習近平的經濟路線保持著微妙的距離,他的最新言論很有意義。
在最近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後發表的聲明中,使用了意味著 “穩定 “的漢字多達25次。不過,這種重複性意味著中國經濟的不穩定性。
李稻葵和樓繼偉的聲明和講話提供了線索,說明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有多麼嚴峻。週一宣布的中國在一年零八個月內首次削減利率的消息也是如此。
在關于曲青山可能因讚揚改革開放政策而招致習近平憤怒的傳言中,習近平迅速採取行動,收緊了對黨員的控制。
這位領導人在一次關於黨內法規工作的全國會議上向所有黨員發出了重要指示,使用了他獨特的詞彙,如 “集中統一領導”、“長期治理”和 “國家的持久繁榮穩定”。
該指示由黨的辦公廳主任丁薛祥傳達,他是習近平的親密助手,也是一位熟練的行政人員。
政治路線的鬥爭在喜歡集中政治權力的毛澤東弟子和高舉改革開放大旗的鄧江湖信徒之間展開。
第三個歷史決議反映了習近平超越鄧小平的野心,重新點燃了這場政治鬥爭,這也成為一場關於如何處理中國明顯放緩的經濟的戰鬥。
文章來源:https://asia.nikkei.com/Editor-s-Picks/China-up-close/Analysis-When-China-s-leading-paper-ignores-Xi-all-bets-are-off
作者:Katsuji Nakazawa是日經新聞社駐東京的高級職員作家和社論作家。他在中國做了七年的記者,後來擔任中國分社社長。他是2014年Vaughn-Ueda國際記者獎的獲得者。
B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