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中國政府用網信辦監管在美上市公司

中國國家主席在其第一個任期內為監管互聯網機構設立了一個新的機構,網信辦,它現在正在承擔一個新的角色:監管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

習近平主席終於解決了他的政府長期以來認為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國家安全風險和中國資本市場的一個明顯弱點–它們無法吸引該國最好的科技公司,而這些公司卻湧向紐約籌集資金。

中國公司在美國證券交易所的上市穩定業務現在已經結束。 在習近平第二個任期的大部分時間裡,這位中國領導人都在關注新疆、香港和中國國內金融部門的國家安全風險。現在,習近平將注意力轉向了在紐約上市的中國科技巨頭以及推動其業務發展的數據。

這場新運動的表面觸發因素是滴滴出行在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週年的慶祝活動前夕,推進44億美元的美國首次公開募股。儘管國內有人擔心美國監管機構能夠訪問其大量的客戶數據,但這家叫車公司還是這樣做了。

滴滴出行6月30日正式在美國掛牌上市,正當要好好享受華爾街追捧之際,7月2日就遭到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信辦)以維護國家安全數據為由,對滴滴出行實施網路安全審查,停止新用戶註冊。隨後幾乎天天挨揍,App被下架,在支付寶及微信的小程式也被刪除。

網信辦周日公告称,“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

週二該公司新上市的股票在美國恢復交易時,下跌了20%。

為了避免有人錯過這個信息,週二晚上,中國政府的國務院和黨中央委員會發布了罕見的聯合指導方針,這將導致對海外上市的審查大大加強。總部設在北京的諮詢公司Plenum的陳龍說,中國網信辦 “可能成為批准[科技]IPO的事實上的最高權力機構”。

滴滴出行的官方網站已於周三(7日)晚上正式下架滴滴出行App,用戶無法再下載該應用程式。

滴滴出行的小程序在微信、支付寶已相繼被下架。現時用戶若在微信或支付寶搜索「滴滴出行」,將無法搜索到該小程序。不過,若用戶曾使用過滴滴出行的小程序,仍然可以透過歷史記錄繼續使用滴滴出行小程序。

滴滴出行之所以被打得滿頭包,有傳出習江鬥,也可能是習近平鬥權貴,也有一說是,起因於不顧中國監管層多次溝通,貿然赴美上市,還特意選擇在中共百年黨慶之前赴美,「先斬後奏」,惹怒中南海。

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國網絡監管部門曾要求滴滴在赴美上市前就其地圖功能作多項更改,以免其洩露敏感的政府位置;其中一名消息人士更指,網信辦經常與滴滴交流,並提出超過20次更改要求。

報道引述消息人士表示,網信辦曾要求滴滴改變其應用程式收集和顯示地圖資訊的方式,因擔心這會無意中洩露敏感政府官員工作的地點。現時未知監管部門有否曾正式向滴滴提出整改的要求。

不過,網信辦過去並未將應用程式整改,與要求公司延遲上市過程掛鈎。

消息人士亦指,通常網信辦要求企業改動其應用程式時都缺少清晰的法律基礎,而網信辦亦從未覺得自己需要跟隨正式行政法律過程,但企業都會極之認真地對待網信辦的要求。相關溝通經常是隨意地透過電話進行。

報道認為,今次事件反映國家安全和數據安全如何成為北京的首要關注,因中國政府愈來愈擔心大型科技平台通過控制數億用戶數據時擁有的力量。

南華早報》引述四位知情人士爆料稱,滴滴出行赴美IPO是一件對中國政府監管機構的蓄意欺騙行為,強調滴滴出行根本就是「陽奉陰為」,激怒了「一些人」。一位消息人士透露,滴滴的高管在第二季的某個時候於北京會見網信辦官員,雙方僅口頭討論,沒有書面記錄。對網信辦而言,與互聯網內容提供商坐下來討論,其實就是正式傳達監管機構的指示,「沒有反抗餘地」。

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向習近平主席領導的中央領導小組匯報,在中國政府剛剛宣布的加強對海外上市公司的監督,以及收緊未來海外上市的規則方面發揮著主導作用。

在該機構機構力上升的背後,是希望解決監管機構之間缺乏共同的問題,仿乘用車影響這滴滴出行首次公開募股之前出現了混亂信息。

在龐大的中國官僚機構中,網信辦是一個相對較新的機構,其任務是對習近平使中國先生成為一個不受外界干擾或影響的超級大國的視角。

網絡空間監管機構被授權加強了國家對數字信息的控制,該機構越來越多地參與了企業監督,可能會加速中國和美國金融市場之間的脫鉤。

一邊是網絡空間管理局為首的中國監管機構,一邊是在旅遊行動,使中國公司更難在國外購買股票。他們在美國上市時正在加大力度,阻止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因為他們提出了美國式的審計要求。

在中國,“網絡監管機構已經成為新的證券監管機構”,“專注於中國政策的加州大學,聖地亞哥政治經濟學教授 Victor Shih 說。”“投資者和公司將發現管理上市過程要更多麻煩。”

網絡信息辦公室沒有對問題作出回應。

習近平在 2014 年成立網信辦,從那時起,網絡空間管理部門一直在推動制定國家權力的法律和法規。更大的權力,讓私營企業分享從社交媒體,電子商務,借貸和其他業務中收集的數據。

網絡信息辦公室還在與中國最高證券監管機構和其他部委合作,保留關於所有權權益的規則。後者能夠購買中國科技和其他敏感領域的公司,而不是直接擁有公司的投票權股份。

從本質上講,該法律證據證明,這些數字數字記錄應被認定為國家資產,可以根據國家需要進行深度或限制。

滴滴的美國ADR已經暴跌,因為中國政府在滴滴美國估價股票後幾天就該公司進行了網絡安全調查調查。

滴滴出行的一位早期投資者幸運地在調查公佈前賣掉了他的股票,他指出,這些規定是故意模糊的。 “中國可以以國家安全的名義為任何事情辯護,就像美國一樣,”這位投資者說。 “習近平已經很明確地表示,他不希望中國的頂級公司在美國進行IPO。”

親中人士說,在推動加強對海外上市公司的監管方面,網絡安全管理部門正在發揮積極作用,了解相關信息被認為是國家安全安全核心的信息規定,因此公司不應該向外國監管機構披露。

這可能使中國的規則與監管機構制定規則,增加美國的興趣,使中國越來越多地滿足雙方的需求。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一直在尋求獲得更多對中國公司審計的機會,還有一些公司進行了抵制,稱自己的法律禁止他們向美國提交審計文件。而從美國市場退市。

諷刺的是,許多華盛頓的主要中國鷹派人士,如佛羅里達州參議員Marco Rubio,也不希望中國的頂級公司在美國上市。

除了擁有超過4.9億用戶的滴滴外,在美國上市的中國科技冠軍企業還包括運營相當於中國Twitter的新浪微博,以及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後者在2019年完成在香港的二次上市之前,曾是一家只在紐約上市的公司,為期5年。想像一下,如果像Twitter和亞馬遜這樣的公司只在上海上市,華盛頓的中國鷹派會有什麼反應。

華盛頓的主要中國批評家不應該要習近平想要的東西,反之亦然。如果習近平認為阿里巴巴、微博和滴滴等公司在紐約上市對中國不利是正確的,那麼總的來說它們可能對美國有利。但在周二,盧比奧告訴《金融時報》,允許滴滴在紐約上市是 “魯莽和不負責任的”。

盧比奧和國會山的許多人反對中國公司迄今能夠逃避美國的審計,因為中國政府不允許它們向海外會計師公開賬目。

習近平的政府擔心這種情況可能會改變。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其任期的最後一年簽署的立法可以迫使任何不同意接受設在華盛頓的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審計的公司退市三年。

習近平和盧比奧可能都同意,三年時間太長了。由於滴滴的失敗,他們可能會比這更快地實現他們的願望。

中國科技謠言 – 包括電子商務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企業集團騰訊控股有限公司(騰訊控股有限公司)等都採用外國註冊、美國上市的方式。包括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企業集團騰訊控股有限公司和滴滴出行-首次在海外出售股票時採用的結構。以前的中國領導人將其視為中國公司獲得國際聲譽的一種方式,但習近平不喜歡這種模式,因為擔心敏感信息落入外國外國公司。

“紐約大學紐約州法律教授、《數字戰爭》一書的作者溫斯頓-馬(Winston Ma)說:“這將是對中國證券行業的一次大規模收緊,”他是關於中國增長的技術的書。“幾乎所有外國投資者如育基金和捐贈基金可以購買的美國在上市的中國公司都是通過VIE結構上市的。”

華爾街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經濟奇蹟與美國之間的橋樑。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等公司在紐約的大宗上市強調了中國不斷上升的經濟影響力,同時讓美國投資者從其增長中獲利。

現在,中國限制此類上市的舉動突出了北京和華盛頓對技術、數據保護和安全的未來的不同看法。隨著在一系列問題上不信任的鴻溝不斷擴大,中國和美國公司都可能被夾在中間。

據熟悉此事的人士稱,在美國,IPO銀行家們在周末假期和周二爭相了解來自中國的指令。一些人接到了憤怒的基金經理打來的電話,他們在上週滴滴的IPO中購買了滴滴的股票,卻眼睜睜地看著該公司失去了一大塊價值–截至週二中午,滴滴的股票比其IPO價格低12%。

這些投資者心中的一個大問題。誰知道什麼,什麼時候知道?滴滴出行表示,它不知道中國監管機構計劃將其置於網絡安全審查之下,並在上市前禁止其應用程序的新下載。

高盛集團、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是滴滴出行的主要承銷商。這三家公司都拒絕發表評論。

對於擁有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的股票的IPO銀行家和投資者來說,他們最關心的問題是,中國的新準則是否只是關於數據,或者它們是否代表著中國的巨大變化,可能導致公司撤回在美國上市的可能性。

無論如何,凍結中國的IPO管道似乎是目前的狀況。銀行家們說,任何計劃在未來幾個月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都有可能被暫時擱置。

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設想中,在兩國爭奪經濟和技術優勢的過程中,中國企業家應該把他們的國家放在商業利益之上。對於全球投資者來說,擬議的措施是最新的建議,即中國政府可以在最後一刻行使其權力來阻止任何交易,以確保公司關於中國公民的數據不會落入美國手中。

在中國政府破壞了螞蟻金服集團有限公司去年的IPO之後,數十億美元的意外之財很快就變成了全球投資者的噩夢,他們發現自己被這家金融科技巨頭的股票所困,但卻無法很快得到回報。

“長期以來,由於[監管]制度的缺陷,與證券有關的犯罪的違法成本相對較低,”中國證券監管機構負責人易會滿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談到新措施。現在,”上市公司的財務欺詐、內幕交易、市場操縱和其他非法活動正在增加,”他說。 “資本市場有這樣的力量,稍有變化就會影響到金融運作的其他一切”。

根據Dealogic的數據,自2012年以來,中國公司從美國的IPO中籌集了超過750億美元的資金。

即使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緊張關係加深,美國仍然吸引著希望上市的中國科技公司。 “會計師事務所Marcum Bernstein & Pinchuk LLP的聯合主席Drew Bernstein說:”美國投資者對亞洲公司仍然有很大的興趣,美國市場仍然是公開發行的黃金標準,其客戶包括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

華興證券宏觀和戰略研究主管Bruce Pang說,這種審查特別針對前往美國上市的公司。他說,此舉增加了壓力,”不僅是對上市的科技公司,而且是對上市前的公司的估值。”

此舉也是因為美國收緊了對在其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外國公司的管理規則。國會去年通過了一項法案–該法案由當時的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簽署成為法律–要求在美國上市的外國公司的審計文件開放給美國監管部門檢查。如果連續三年不遵守規定,將導致退市。

長期以來,中國證券監管機構以國家安全為由,拒絕讓其美國同行例行查閱此類審計工作文件。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說,問題在於中國公司的審計信息 “可能涉及中國信息和數據的保密性”。

最新的指令可能有助於堵塞一個長期存在的監管漏洞,該漏洞允許許多中國科技公司在海外股票市場籌集資金,而無需在國內進行很多審查。

中國的互聯網公司通常採用所謂的可變利益實體結構,使他們能夠靈活地在海外籌集資金。它們通常在開曼群島等離岸避稅地註冊,這些地方不屬於中國的法律管轄範圍。

這使這些公司免於受到與計劃在國內上市的中國公司相同的監管審查和嚴格的IPO審核。

此前,中國政府已試圖彌補這一漏洞。它對證券法進行了修訂,為涉及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執法行動提供了法律依據。這些措施包括懲罰那些傷害中國投資者的海外資本市場活動。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執法行動。

B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Was wir berichten, spiegelt nicht die Meinung einer Regierung wider.

What we report does not reflect the opinion of any government.

我們的報道内容不代表任何政府官方立場。

Berliner Bericht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