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香港《蘋果日報》宣佈將停止運作,匈牙利反對派齊聲承諾若當選就叫停中資項目

民調:澳洲人對中國信任度降至歷史最低點

圖片來源網絡

澳大利亞民眾對中國的信任已經跌至新的低點。一項最近的民意調查顯示,超過60%的受訪者表示把中國視為安全威脅而不是經濟夥伴,僅16%的受訪者說他們相信中國政府會在世界範圍內負責任地行事。

人們對美國的信心也有所恢復,七成的受訪者對美國總統拜登表示信任,比前總統特朗普高出近40個百分點。

然而,人們對澳大利亞加入地區軍事衝突沒有興趣,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表示,如果中美之間發生戰爭,澳大利亞應該“保持中立”。

這些調查結果來自2021年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關於澳大利亞人對世界態度的民意調查。今年3月,2200多名澳大利亞人參加了這項調查。

洛伊研究所的康思敏(Natasha Kassam)說,自2018年以來,對中國的好感出現了“戲劇性”的崩塌。當時,僅有12%的受訪者把中國政府更多地視為安全威脅而非經濟夥伴。

康思敏對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說:“從對香港的鎮壓,對維吾爾人的拘留,到對澳大利亞多個行業的製裁,以及澳大利亞公民在中國的困境,這些不勝枚舉的雙邊關係刺激因素和令人擔憂的報導,將兩國關係和公眾的看法推向了谷底。”

調查顯示,只有10%的受訪者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就世界事務做正確的事”懷抱信心,這一比例相較2018年的民調結果跌了33個百分點。

受訪者也很快將兩國雙邊關係的惡化歸咎於中國,56%的受訪者認為中國負有更多責任。

另有38%的人說澳大利亞和中國應負同等責任,只有4%的人說澳大利亞應負更多責任。(ABC News)

匈牙利反對派齊聲承諾,若當選就叫停中資項目

BEIJING, CHINA – MAY 15: Hungary’s Prime Minister Viktor Orban (L) shakes hands with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during the welcome ceremony for the Belt and Road Forum,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enter on May 15, 2017 in Yanqi Lake, north of Beijing, China. (Photo by Kenzaburo Fukuhara-Pool/Getty Images)

據路透社消息,匈牙利總理奧爾班(Viktor Orban)的6名反對派主要競爭對手週二(6月22日)聯合宣布,如果當選,他們將叫停兩個巨型中資項目——在匈牙利首都建中國大學的分校,以及修建一條通往貝爾格萊德的鐵路。

匈牙利分裂已久的反對派正計劃推選一名總理候選人,在明年的選舉中與民族主義者奧爾班競爭。匈牙利明年的大選預計將成為奧爾班執政11年來面臨的最嚴峻挑戰。

奧爾班自稱“非自由派”,他引領匈牙利與俄羅斯和中國建立更緊密的關係,這激怒了西方盟友。

在他與北京合作的兩個最引人注目的項目中,奧爾班旨在開設上海復旦大學布達佩斯校區,並讓中國公司在匈牙利和塞爾維亞兩國首都之間修建一條新鐵路。

這6名匈牙利反對派候選人在寫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一封信中表示,他們已達成一致,無論誰成為總理,都將“尊重大多數選民的明確意向,立即停止”這兩個項目。

布達佩斯市長卡拉喬尼(Gergely Karacsony)、左翼自由主義派的民主聯盟候選人多布列夫(Klara Dobrev)和自由派的力量運動黨領袖費克特-吉奧(Andras Fekete-Gyor)都在他們的臉書頁面上引用了這封信。他們說,極右翼政黨尤比克黨(Jobbik)的領導人雅卡布(Peter Jakab)和兩名獨立候選人也簽署了這份協議。

路透社稱,匈牙利政府發言人沒有立即回复該通訊社的置評請求。奧爾班政府過去曾表示,這條匈牙利與塞爾維亞之間的鐵路將確保流向匈牙利的投資,而這所復旦大學分校將為匈牙利帶來尖端科技知識。

奧爾班的反對者長期以來一直反對這兩個中國項目,其資金來源將是北京方面提供的10億歐元貸款。

匈牙利最大的私立高等教育機構中歐大學(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前幾年因奧爾班對相關法律作出變動而遷往奧地利。中國復旦大學的布達佩斯分校如若建成,它將提供技術學科領域的研究生學位。

據路透社報導,鐵路修建項目的商業條款尚未完全披露。項目的分包商中包括了奧爾班的盟友。

布達佩斯市長卡拉喬尼稱,儘管奧爾班一直高談主權,但他的商業交易削弱了匈牙利在1989年推翻共產主義統治後贏得的獨立主權。

“當初創建一個自由的匈牙利就是為了避免獨立主權受這種影響。而如今,我們再次面臨同樣的險境。”(VOA)

美國會共和黨人施壓中國配合新冠溯源調查新制裁直指中科院

圖片來源網絡

據美國之音報道,美國參議院共和黨人本週推出一項新法案,要求中國配合國際社會、對新冠病毒大流行疫情的起源進行透明且全面的調查,否則將製裁中國科學院及其關聯機構。

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副主席、來自佛羅里達州的共和黨聯邦參議員魯比奧(Sen. Marco Rubio, R-FL)週一(6月21日)推出《2021年新冠病毒法》(COVID Act of 2021),目的是向北京施壓,要求中國當局配合國際社會對新冠病毒起源問題的調查工作,包括向國際調查團隊提供有關的實驗室和醫院紀錄、允許調查團隊針對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武漢市生物製品研究所、武漢其它實驗室等地點展開全面的鑑證調查。

法案要求這個國際調查小組必須詳細分析武漢病毒所專家石正麗和她的團隊在2012年至2015年間對分離出的293種蝙蝠冠狀病毒所作的研究。

法案特別要求國際調查團隊成員將由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荷蘭、德國、澳大利亞、日本和印度政府挑選的分子生物學家、病毒學家、流行病學家和生物安全專家組成。

法案提到,中國政府得以指定中國專家陪同國際調查小組在中國境內開展工作,但無權干涉調查小組成員甄選工作,也不能阻撓外國政府挑選的專家參與調查小組工作。

魯比奧表示,新冠病毒造成全球數百萬人死亡,世界必須要找出病毒起源的真相才能預防下一次大流行病疫情的發生。他指出,中國至今沒有表現出願意配合的態度,“不能指望中國當局會突然合作,美國必須迫使他們合作”。

“我知道如果什麼都不做,那中國什麼壓力都不會有,”魯比奧對美國之音說,“他們不在乎坦誠和透明。他們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從事那種實驗室工作卻拒絕對外界透明的國家。歸根結底,如果我們毫無作為,情況不會有任何轉變。”

根據法案內容,如果中國共產黨不允許國際社會針對武漢病毒所實驗室對新冠病毒起源進行可信和全面的調查,法案將授權美國政府在立法生效90天后對中國有關機構和實驗室施加製裁和其它限制。

法案中的製裁對像以圍繞中國科學院領導層為主,包括與中科院有關的100多家科研院所和實驗室、13個地方分院,以及2所大學。

法案還將禁止聯邦政府資金投入任何與中科院及其有關機構的聯合學術研究計劃,以及停止資助與中科院合作創建或由中科院成立的遍及11個產業領域的430多個企事業單位。

除此之外,法案也將禁止任何接受聯邦資金資助的美國個人或機構與在中國的個人或機構展開“功能獲得性”(gain of function)病毒研究合作。

《2021年新冠病毒法》推出後目前尚未獲得民主黨人聯署支持。魯比奧對美國之音說,他正積極聯絡兩黨成員,希望能爭取到跨黨派的參與。

“我們有幾位法案的聯署人,但我們還沒有獲得任何民主黨人的支持,我希望這在未來會有所改變,”魯比奧說,“這至關重要。這甚至不是在說我們知道起源在哪裡,這只是強調我們需要允許一項獨立、透明的調查。”

“(這場疫情)基本上顛覆了整個世界,但他們(中國)還在那裡繼續進行各種各樣的研究。下一場大流行病疫情可能會更糟糕,但依舊沒有任何透明度,這是很嚴重的事情,”魯比奧繼續說。

“如果全世界死了好幾百萬人還不算嚴重的話,那什麼才算呢?”

目前,美國各界普遍圍繞著新冠病毒大流行病起源主要有兩種理論:源自人類與受感染動物的接觸,源自實驗室病毒洩露事故。病毒由實驗室洩露的說法曾被美國主流科學界和媒體視為陰謀論,但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和政​​界人士公開呼籲要對這種可能性進行認真調查。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本月20日對媒體表示,如果中國不配合對冠狀病毒大流行病的源頭進行“真正”的調查,將面臨國際上的孤立。

沙利文在接受“週日福克斯新聞”節目採訪時說,美國將繼續強化與盟國及夥伴的合作,直到徹底調查清楚新冠病毒如何出現、誰為此負有責任。他強調,目標是給中國一個明確的選擇:要么以負責的方式允許調查者進入,進行尋找病毒源頭的“真正”調查,要么將面臨國際社會的孤立。

本月稍早剛結束的七國集團峰會上,各成員國領導人對拜登總統推動的重新調查新冠病毒來源的倡議表示支持,並敦促中國給予研究人員“完全的准入”。

拜登總統上個月底要求美國情報機構“加倍努力”,對至今仍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大流行病起源的問題收集信息和進行分析,並在90天后向白宮報告有關調查結果。

就在拜登發表上述聲明的同一天,國會參議院通過議案,要求國家情報總監解密有關新冠病毒起源的情報,包括武漢病毒研究所為解放軍所做的研究以及疫情爆發前該研究所從事的新冠病毒研究。

議案發起人之一、共和黨聯邦參議員霍利(Sen. Josh Hawley,R-MO)當天在院會發言中說:“美國人民應該知道新冠病毒的起源。他們應該知道這場大流行病如何嚴重損害了我們國家和整個世界,應該知道大流行是如何開始的,中國扮演了什麼角色。”

“現在是時候要讓美國採取行動,領導國際社會對武漢實驗室進行全面的鑑證調查了。”魯比奧週一在書面聲明中說。(VOA)

香港《蘋果日報》宣佈將停止運作

圖片來源:BBC

香港《蘋果日報》在周三(6月23日)宣布,基於員工安全和人手考慮,午夜後即時停止運作,24日將會是最後一份實體報紙,網站將於午夜後停止更新。香港壹傳媒旗下其他刊物與網上平台已先後宣布關閉。

這家有26年曆史、香港剩下的唯一一家大型親民主派媒體步向終點,外界視為香港新聞自由以及“一國兩制”的終結;但香港政府與警方認為,執法行動與新聞自由無關,並指責壹傳媒以新聞機構之名,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的工作。

這個翻天覆地的轉變僅在一周內發生,一周前的6月17日,500多名警察以《國安法》之名大舉搜查壹傳媒總部暨《蘋果日報》報社、拘捕五名高層,短短幾天,公司資產遭當局凍結,員工被允許可即日辭職,旗下刊物及平台相繼倒閉。

在香港警方大搜查後翌日,民眾紛紛搶購數十萬份《蘋果日報》以表支持,歐美政府、人權組織相繼發聲,但這些表態並沒法改變壹傳媒在尚未經歷審訊定罪下就要倒閉的命運。(BBC)

B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Was wir berichten, spiegelt nicht die Meinung einer Regierung wider.

What we report does not reflect the opinion of any government.

我們的報道内容不代表任何政府官方立場。

Berliner Bericht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