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雙循環時期的求職生態正在顯現。
厭倦了長時間的工作和不成正比的報酬後,董亮打起了從他所工作的深圳一家小型科技公司辭職,去考公務員的念頭。
這位來自廣東省惠州市的24歲年輕人是數百萬渴望在新冠肺炎疫情後這段經濟低迷時期尋求“鐵飯碗”的中國年輕人之一。
儘管他自2018年畢業以來一直受僱於中國快速增長的科技部門,但中國龐大的官僚機構有著不可抗拒的誘惑力,承諾提供終身穩定的職業和大量的福利。
“過去兩年我一直在加班,科技公司的未來太不確定了。”他在參加一個省級公務員工作面試的前一天說。
“每個超過35歲的工作夥伴都喜歡談論他們對深圳失業的擔憂–這實在令人疲憊。”
隨著經濟從去年年初最嚴重的大流行病中復甦,中國的整體就業市場已穩步改善,但年輕人,特別是剛從大學畢業的學生,仍然很難找到穩定的工作。
因此,新一波的中國青年人才正在拋棄私營部門,轉而選擇選擇看似穩定的國家公務員工作。經過去年的經濟低迷,以及政府決定推遲退休年齡和一些私營企業備受矚目的監管困難之後,他們對公共部門的熱情在最近幾個月才有所增長。
今年有超過158萬考生報名參加中國的國家公務員考試,比2009年的105萬和2003年的12.5萬大幅增加。他們將競爭各部委和國家機構的約25,700個職位,使獲得政府職位的平均機會約為61分之一。
李東杰說,如果將省市級政府考試包括在內,每年有多達900萬候選人–其中大部分是應屆畢業生–爭奪公務員職位,他認為他在深圳的棟樑公務員培訓中心的市場正在增長。
李東杰的雄心勃勃的計劃是建立一個完整的公務員就業服務鏈,從考試培訓到政府高層職位的獵頭服務。
這位36歲的年輕人正在尋找投資者,他預測一個20人的團隊僅在深圳就能實現超過3000萬元(460萬美元)的年收入。
“當局對招聘人才的需求和預算都比前幾年高,”李說。 “公務員職業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也空前高漲。
“如果說五到十年前,年輕人對公務員職位的刻板印像是一份穩定但枯燥的低收入工作,那麼在過去五年裡,無論是因為中國政治和經濟氛圍的變化,還是公眾對中國快速老齡化的擔憂,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他補充說,新的中國畢業生也比前兩代人更愛國,願意支持共產黨的理念。
在許多情況下,也有一個簡單的財務計算–公務員的收入通常遠遠高於私營公司提供的收入。
董明珠說,如果他能在大灣區惠州市的一個鎮級政府成功獲得一個初級官員的職位,他的月收入可達14,000元(2,200美元),外加福利。
相比之下,根據粵海證券研究所的數據,2019年畢業於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工人在所有職業中收入最高,平均月薪為6858元。
Li說,深圳一個區級部門的主要工作人員的年收入可以超過30萬元。
近年來,公務員輔助行業的增長反映了中國年輕人工作品味的變化,他們現在更願意遠離私營部門。
這一趨勢也鑄就了新一類的中國教育企業家。根據胡潤中國富豪榜的數據,自2019年以來,公務員考試培訓公司Offcn教育科技的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李永新一直是中國教育行業的首富。在幫助畢業生了解為政府工作所需的條件後,他以130億美元的淨資產位居榜首。
早期的商業領袖,如英語培訓巨頭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的創始人俞敏洪,在21世紀初挖掘了對英語教育的需求,認為這對中國年輕人尋找政府或外國公司的工作至關重要。
胡潤百富的創始人Rupert Hoogewerf表示,近年來,在中國的教育領域賺錢已經經歷了一個重大的轉變。
他上個月在中國脫口秀節目《十三講》中說:“從教育需求的變化中可以獲得對中國經濟的新認識。
200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的蔣嬋娟說,與20年前相比,中國畢業生找工作的態度已經不同。”
“在1990年代甚至2000年代,我們大學生一入學就開始準備GRE考試。”她說,指的是研究生入學考試,這是美國、加拿大和其他國家研究生院的入學要求。
“對於當時最優秀的中國畢業生來說,最好的職業是出國留學或為蜂擁進入中國市場的跨國公司工作,如麥當勞、萬寶路、外國律師事務所和審計公司。”
“這些標準化的全球品牌是最時尚的,也是給我們帶來最大自我價值的職業,當時我們這些年輕的中國人渴望像其他人一樣吃麥當勞、喝可口可樂、穿耐克、抽萬寶路。”
但是,中國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對於什麼類型的工作能提供自我價值有著非常不同的看法。
許多人也對中國企業界的殘酷競爭越來越警惕,包括所謂的996文化,即每週六天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工作。
20多歲的南京大學研究生童童說:“我發現,即使是清華和北大的碩士和博士學位也不能在就業市場上提供競爭優勢,所以我改變了想法,開始準備公務員考試。”
今年2月,童童放棄了攻讀博士學位的機會,轉而參加廣東和海南省的公務員考試。此後,她被錄用到深圳的一個分區辦公室任職。
“目前的就業市場氛圍非常不好,每個人都對進入政府系統有很高的期望。”她說。
“雖然工作不需要很高的技能,但你真的可以讓人們受益,促進政策或幫助解決當地問題。我個人的感覺是,這對我的生活更有意義。”
在不確定的時期,李曉義也在向政府尋求保障。雖然她受僱於廣東省佛山市的一個國家附屬機構,但她很快將參加第三次公務員考試,她希望這能讓她找到一個穩定的職業。
“新冠肺炎疫情大之後,我工作的公司一個接一個地倒閉,後續的工作工資也越來越低,促使我心中產生了報考公務員的想法。”李說。
B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