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國火箭的碎片將以不受控制的重返方式墜落回地球,初步預計是本週末。
目前尚不清楚火箭零件將在何時何地墜毀在表面上。
長征5B火箭於4月下旬發射,將中國未來空間站的第一個模塊送入軌道。
火箭的身體目前正在繞地球旋轉,即將進入較低的大氣層。
美國周四表示,它正在監視該物體的行進路線,但目前尚無計劃將其擊落。
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丁說:“我們希望它將降落在不會傷害任何人的地方。” “希望在海洋或類似的地方。”
他還間接批評中國,稱有必要“確保在計劃和開展行動時將這些事情考慮在內”。
在過去的幾天裡,中國官方媒體淡化了人們對火箭残骸可能在有人居住的土地上墜毀的擔憂,這表明它將落在國際水域的某個地方。
《環球時報》援引航空航天專家宋中平的話說,中國的太空監視網絡將密切監視並在發生破壞時採取必要的措施。
火箭會發生什麼?
火箭目前處於低軌道,這意味著它在繞地球旋轉,但仍在逐漸墜落過程中。
新加坡地球觀測台的傑森·赫林(Jason Herrin)對英國廣播公司說:“拖動會減慢物體的速度,從而導致高度降低,使其進入更稠密的大氣層,進而造成更大的阻力,並進一步降低速度和高度。”
他解釋說:“一旦這個過程開始,物體將被鎖定在不可逆的下行路程中。”
隨著距地面約60公里的高空大氣層越來越密,預計火箭將大量燃燒。不會完全燃燒的部分將保留並掉落到地球上。
如果所有這些事情都不受控制地發生,那麼火箭燃燒的地方和碎片將掉落的地方將無法控制也無法準確預測。
之前在2020年發射的另一個長征5號B型火箭也出現了機體重新進入不受控制的情況,一些碎片墜落在象牙海岸的一個農村地區。
報導說,中國航天局尚未就火箭是否受到控製或是否將進行不受控制的下降發表任何評論。
“希望他們很幸運”
哈佛大學-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的天文學家喬納森·麥克道威爾說,不受控制的重入是“長征5B的唯一大問題”。
“美國和歐洲的小型末級火箭也會不受控制地重返大氣層(並完全燒毀),但美國或歐洲的大型火箭經過特別設計,不會將大型末級火箭留在軌道上;它們總是在飛行的第一個軌道上被安全處理掉,”他告訴BBC。
“中國決定他們寧願使用更簡單的設計,並希望他們運氣好,舞台重新進入不受控制但不傷害任何人。”
受控再入意味著火箭仍然可以由發射小組控制,例如通過火箭發動機或小型推進器。碎片通常會被引導到海洋中間的特定墜落點,遠離人們。
這樣,可以影響飛行路線,並且可以在可預測的位置立即重新進入。
通常,這就是所謂的無法到達的海洋極地-距南太平洋陸地最遠的地方,介於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南美之間。
該區域面積約1,500平方公里(580平方英里),是一個由航天器和衛星組成的墓地,大約260具的遺骸被認為散佈在海底。
中國的太空野心
當前的長征火箭於2021年4月29日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中心升空。
作為中國日益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的一部分,它承載著一個新的永久性空間站的關鍵模塊。
北京計劃在2022年該站建成之前,至少再進行10次類似的發射,將所有其他設備送入軌道。
中國還計劃與俄羅斯合作建設月球站。
中國在太空探索方面起步較晚,在2003年中國才將第一位宇航員送入太空,落後於蘇聯和美國幾十年。
B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