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若繼續“染指”香港和台灣等問題,可能會危及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的中國對農產品和其他美國出口產品的採購。
華爾街日報報導(鏈接),中國領導人指責華盛頓干預香港問題,特別是國家安全法立法,以及台灣問題。。週四,美國參議院以一致同意的方式通過了一項香港自治法案。法案授權將對破壞香港自治的中國官員,企業和銀行實施制裁。
根據北京的官方說法,上週在夏威夷與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會面時,中國最高外交官楊潔篪對美國總統上週簽署的一項法案“強烈不滿”,該法案授權制裁被認為是對中國西北新疆地區大規模腐敗維吾爾族穆斯林負有責任的中國官員和實體。
雖然楊潔篪重申了北京對執行貿易協議的承諾,但一位中國官員解讀說,這意味著“美方應避免過多地插手”。該官員補充說:“不應該越過紅線。”
那些了解會談情況的人說,蓬佩奧先生沒有做出任何退讓。
外交官會晤後不久,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跟進提出,北京有能力執行貿易協議,但需要美國緩解在其他方面的施壓。
根據一些中國官員的說法,劉鶴使用“氣氛”這樣的字眼,是在提醒美國,中國的強硬情緒日益嚴重,在華盛頓的批評聲中,中國領導人將很難在國內為大規模購買美國商品辯護。
“你不能一直要求我們買你的東西,同時又一直一直打我們的主意,”中國商務部下屬的一個智庫分析師梅新育說。“事情不是這樣的。”
週五,美國國務院表示,將對“被認為對破壞香港高度自治負有責任或共謀”的中共現任和前任官員實施美國簽證限制,並稱他們的家人也可能受到這些限制。美國國務院以記錄保密為由,拒絕透露遭受的個人身份。
北京承諾在兩年內將對美國農產品和製成品,能源和服務的採購額提高2000億美元,這一速度比中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的任何時候都要快,也要持續。在貿易上戰之前的2017年,美國向中國出口了1300億美元的商品。貿易分析人士表示,雖然中國最近加大了採購力度,但距離實現目標還有很大的距離。
在一些直接跟踪貿易談判的企業官員看來,中方的警告讓他們想起了2019年的春天。美方當時自信地認為即將達成協議,卻誤讀了北京的政治局勢,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大。 2019年5月,協議破裂,美方以關稅和威脅作為回應,又花了7個月時間才拼湊出一個不太全面的協議。
B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