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憂外患的中國,再迎來強大挑戰。 「六四31週年」紀念日當天,一個旨在推動民主國家改變對中國政策、由8個國家和歐洲議會議員共同組成的「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在社交媒體推特創立,其後再有其他國家議員加入。
該聯盟包括來自英國、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挪威、瑞典八個創始國及歐盟議會議員。
包括:美國參議員盧比奧(Marco Rubio)、梅南德茲(Robert Menende);英國保守黨前黨魁鄧肯·史密斯(Iain Duncun Smith)、英國上議院議員肯尼迪(Baroness Kennedy );澳大利亞的自由黨議員哈斯蒂(Andrew Hastie)、工黨參議員克琪恩(Kimberley Kitching);德國國會議員鮑漢(Margarete Bause)、布朗德(Michael Brand);加拿大議員考特萊爾(Irwin Cotler)、吉尼耶斯(Garnett Genuis ) 、麥凱(John Mckay);挪威議員泰茲奈爾和格蘭德;瑞典議員拉恩(Elisabet Lann)、 馬爾姆(Fredrik Malm);日本議員中谷元( Gen Nakatani)、 山尾志櫻裡(Shiori Yamao);歐盟議員雷克斯曼(miriam lexmann)、比蒂科夫(Reinhard Bütikofer )等人。
該組織在聲明中指出,面對來自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的挑戰,過去很多國家都是孤軍奮戰,往往從各自國家利益出發,而這些年來同中國之間發展的千絲萬縷的聯繫,使得民主國家的價值和原則往往被置一邊。在共產黨政府對內施壓、對外毫不掩飾其在全球範圍內擴大影響力、同時對民主國家的體制和價值構成越來越嚴重威脅之際,各國之間必須要聯手,共同抵制中共,協調策略、步驟。來自中共的挑戰,其嚴重性不僅僅是某一屆政府、某一個黨派能夠單獨對付的,必須要從長期、跨黨派、跨越國界的視角來看待這一問題,伴以相應的戰略。
該聯盟關注的重點領域包括: 維護國際規則秩序、尊重和維護人權、促進貿易公平、加強安全戰略、保護國家主權和完整。
盧比奧表示:中共統治下的中國為全球帶來挑戰,
德國基民盟議員布朗德表示:這一挑將會影響我們每一個人。
英國議員史密斯說:這挑戰將會影響跨代政權政府,無一黨派能夠倖免;
日本議員山尾志櫻裡說:我們曾對於中國崛起的美好想像,而今都已幻滅。
目前歐洲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議員也宣布加入,預計將有更多國家加盟其中。這讓武漢肺炎病毒疫情后內憂外患的中國迎來更大挑戰。
目前已卸任的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6月5日的記者會顯得氣急敗壞,再祭出老套回應說法:敦促少數政客尊重事實、尊重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摒棄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停止利用各種問題干涉中國內政,停止為一己私利搞政治操弄。希望他們能夠多為國際社會團結合作發揮建設性作用。
B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