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世界報:“中國製造”到底讓德國付出了什麼代價

新冠疫情危機顯示出德國對中國的依賴程度。政界人士和專家們要求企業再次將生產供應鏈重心轉移到歐洲。但是,德國的消費者會為此付出怎樣的代價?

德國世界報(鏈接):近三十年來,公司在最方便的地方進行生產是一種自然法則。全球經濟就像一台運轉良好的機器,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集裝箱船和貨機在全球範圍內穿梭。而在德國或歐洲很少有政府政客對此提出質疑。

現在的一切都不一樣了。 “這場危機將對全球化產生影響,”歐盟工業專員Thierry Breton說。 “我們非常依賴來自中國的供應,”法國財政部長佈魯諾-勒梅爾說。不能再這樣下去了。聯邦經濟部長Peter Altmaier表示,德國必須更好地保護本國企業不受外國投資者的影響。

新冠疫情向世界表明,全球經濟的緊密結合有其弊端。它可以讓我們對外部第三國產生依賴性,尤其是像德國這樣的國家。

幾十年來,全球各國受益於中國崛起為外向型經濟大國的過程。中國為世界提供了紡織品、玩具、電子產品、工具和藥品等。德國提供的機器,德國消費者從廉價的中國產品中受益。中國是德國順利度過全球金融危機的原因。

不過,一段時間以來,這種聯繫的問題越來越明顯。

先是新保護主義,引發了中美之間的貿易戰。去年秋天,中國政府的秘密文件曝光,顯示出中國多年來對維吾爾族的有計劃地迫害。在那裡生產的德國公司陷入了不光彩的境地。在柏林,政界人士爭論德國是否應該以安全問題為由拒絕中國電信運營商華為建設5G標準的無線網絡時,中國威脅要採取懲罰性措施。而最近,有人試圖掩蓋新冠病毒的起源和傳播。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最新預測,今年全球貨物貿易可能會崩潰,跌幅高達三分之一。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計算,去年世界經濟對中國的依賴程度是2000年的三倍,中國的工廠生產的產品佔全球工業產品的三分之一以上。現在,在生產閒置的時代,全球供應鍊和剛需製造的弱點逐漸顯現。

與其他地方一樣,春夏季的T恤和長褲在德國的商店和網店中姍姍來遲。電器店的貨架也都有裝不滿的問題。筆記本電腦、電腦、遊戲機,尤其是電子遊戲機,有時會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德國對中國的依賴性在醫療衛生領域表現得尤為明顯。幾週來,醫生和診所在組織消毒劑和防護用品方面出現了問題。一段時間以來,數百種有效成分和藥物(包括重要成分)已經稀缺。

德國的管理者們正在對企業的供應鏈進行重組。據調查,很多人都在計劃著這樣做。

歐盟委員布雷頓說,新冠危機讓人清楚地看到,歐洲在經濟上過於依賴別人,在經濟上依賴中國,在地緣戰略上依賴美國。 “我們必須反思歐洲在世界的地位,提高我們的戰略自主權。”

經濟學家也有類似的看法。 “我們必須批判性地審視我們對中國的依賴性,”特里爾大學(Universität Trier)中國政治經濟學教授塞巴斯蒂安-海爾曼(Sebastian Heilmann)說。

FDP表示,德國政府應呼籲歐盟委員會將中國告上世界貿易組織,對其採取法律行動。此外,德國必須與其他亞洲國家進行更緊密的合作。以日本為例。

東京的政府也是早有打算。它想向國內企業支付21億歐元,如果他們把生產轉移到中國以外的地方去,就會向他們支付21億歐元。

這樣的決定對消費者意味著什麼?以四種日常用品為基礎,德國世界報 WELT AM SONNTAG為例,計算了一下中國生產的成本。製作一雙緊身衣、毛絨動物、耳機和抗生素。還有,如果是德國生產的,在商店或藥店裡要多少錢。

最終售價全部在德國生產全部在中國生產
連褲襪10歐23.8歐
毛絨玩具12歐35歐
耳機199歐600歐
抗生素21.3歐26.4歐

B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Was wir berichten, spiegelt nicht die Meinung einer Regierung wider.

What we report does not reflect the opinion of any government.

我們的報道内容不代表任何政府官方立場。

Berliner Bericht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