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香港反送中:六一二首名示威者被以「暴動罪」判囚四年

香港反送中運動踏入第11個月,22歲報救生員冼嘉豪(Sin Ka-ho)周五(5月15日)在香港地區法院被以「暴動罪」判囚四年,時長與2016年旺角「魚蛋革命」的梁天琦相同。洗嘉豪步入犯人欄前寄語「香港人要掙扎」。

幾十名抗議者身穿黑色衣服,手持「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橫幅,15日星期五在法庭外聚集,高呼「沒有暴徒,只有暴政」。

當冼嘉豪被一輛麵包車開走時,一些抗議者敲打著車窗,高呼’手足撐住啊! ‘。冼嘉豪的家人被看到在向載著這名年輕人的囚車告別時,哭著向他的家人道別(本文配圖)。洗嘉豪步入犯人欄前寄語「香港人要掙扎」。

去年6.12金鐘衝突,當日有大批市民到金鐘反對政府通過修訂《逃犯條例》,最終政府當日延遲審議條例修訂草案,條例最後亦撤回。時任香港警務處處長盧偉聰曾將其定性為暴動,特首林鄭月娥表明同意警方的定性,但警務處長盧偉聰6月17日會見傳媒時澄清,「暴動」說法是指當日有一小部分人行為涉干犯暴動罪,「現場有暴動,不等於說整個公眾活動是暴動」,警方當時拘捕5人與暴動罪相關。根據資料,警方於6月12日金鐘衝突中,拘捕至少39人,當中8人被起訴。

控方香港律政司指出,被告案發當日下午3時許,在立法會綜合大樓公眾入口外衝擊警方防線,包括投擲雨傘及頭盔。當警方施放催淚彈後,被告仍繼續向警方擲物,終遭警拘捕,他在警誡下承認參與非法集結。

冼嘉豪在法庭上承認於去年6月12日在金鐘參與暴動。他在庭外向傳媒透露,認罪是經過細閱證據後決定,預計或要服刑至少四年。(有法律評論人指出,若認罪可以向法庭爭取剪短刑期1/3)。

辯方求情時指,被告是熱情的年輕人,對未來抱有夢想,無論其家人、同事、朋友,都意想不到被告是暴力的人,稱他案發時行為與本性不乎。辯方又稱,被告過往沒有案底,品格良好,來自一個幸福家庭。被告亦喜歡救生員的工作,一直憧憬未來,是一名熱血青年。辯方呈上被告家人、校長和老師的求情信,被告在師長眼中是一名善良、勤力和品格良好的青年。被告的現任僱主亦撰寫求情信,大讚被告誠實、有禮、負責任,並願意待被告出獄後再次聘請他。求情各人均認為被告是次犯案完全不符合他一貫性格。

辯方指,案發於去年6月12日,當日對很多香港人而言,是個很重要的日子,對被告亦然。為表達對政府修訂《逃犯條例》的不滿,被告當日獨自離家,自被捕一刻起,他已沒再憧憬未來。

辯方又謂,警方當日下午3時42分撤退,直至被告於3時47分被捕,過程只有短短數分鐘,希望法庭量刑時,考慮到被告實際的參與程度不高。至於被告其餘兩項抗拒警務人員罪,則留在法庭存檔,不予起訴。

據宣判當日在場的記者王紀堯說,法官胡雅文讀出判詞, 判詞中大多篇幅提及CCTV拍攝到的畫面。法官指,CCTV畫面展現了六月十二題當日如何由和平示威集會演變成一場暴動,影片中亦清楚拍攝到被告在立法會示威區向警員投擲雜物,並從這些畫面能夠判斷被告行為的暴力程度。法官在判刑時多次引用梁天琦的暴動案,但法官認為六月十二日立法會示威區的案情比旺角騷動案更加嚴重。法官考慮到被告年紀輕以及沒有案底,犯案時「out of character」(與平時性格不相符)。量刑起點為六年,但被告認罪,扣減刑期三分一,判監四年。判刑後,冼嘉豪隨即望向家屬,坐在旁邊的年輕女仔輕輕舉起四隻手指,向冼嘉豪示意刑期「四年」。結束了。冼嘉豪離開犯人欄,在懲教署職員的押解下離開。有人大叫「手足撐住啊!」。坐在我旁邊的短髮女子步出法庭就失聲痛哭,一大批朋友將她緊緊擁著,連忙遞上紙巾。哭聲不斷,她在朋友的攙扶下緩緩走向法庭的升降機口。她緊緊擁著另一位中年女士,兩人又再失聲痛苦。不敢上前追問,相信文中一直提及短髮年輕女子和中年女士就是冼嘉豪的女友與母親。四年,對於親人來說,是彷如隔世的時間。在通往地下大堂的升降機中,擠滿了剛才聽審的人。八層樓,哽咽的聲音此起彼落,大家身邊也有個人拍拍我的肩頭,遞上紙巾,原來其中一把聲音屬於我自己的。集合眾人的淚水,或許就能淹沒整座法院大樓。

法官胡雅文強調,根據案例,參與非法集結的人士持有共同目的及互相鼓勵,故於考慮案件嚴重性時,不會只單一考慮被告當時的行為,而會考慮事發時的整體暴力程度,並認為被告於事件積極參與及行為具鼓勵性質,罪責明顯。

網友在推特上評論,指出冼嘉豪只是在示威過程中向警方投擲雨傘及頭盔就判囚四年,而本港另一名罪犯用刀連傷數人卻刑期稍短。

黃之鋒說,這種不相稱的量刑方式表明,在中國日益強大的全面控制之下,香港的抗爭者已經沒有空間。任何的抗爭,都被當作比殺人更嚴重的刑罰來打擊。

如果認為香港仍然有法治,仍然「有險可守」,就如同鴕鳥將頭埋進沙子裡一樣,對現實視而不見。在習近平的對港政策全面左轉的時代,香港已經正式淪為中國治下又一個沒有自由、面臨專政高壓的警察社會。

B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Was wir berichten, spiegelt nicht die Meinung einer Regierung wider.

What we report does not reflect the opinion of any government.

我們的報道内容不代表任何政府官方立場。

Berliner Bericht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