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回應香港市民對警察濫用暴力血腥拘捕示威者的關切,去年香港政府令監警會進行檢討並提交報告。今日(15日)發表報告指,警方行為普遍符合警方指引,仍有改善空間。報告未發出,即遭到監警會前海外專家反駁。
香港監警會去年7月設立專案組詳細審視反修例相關大型公眾活動,今日(15日)下午發表報告內容。
附圖為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傍晚六時在政府總部會見傳媒,回應監警會的審視報告。在會見傳媒的政府總部演講廳現場,大型背景寫上「香港的真相」五字,並展多幅示威現場,黑衣人射丫叉、擲磚、塗污立法會會議廳區徽,以及雜物焚燒等照片。
監警會至今就2019年6月9日至2020年3月期間的示威和事件,收到1755宗投訴。該報告對六起主要事件仔細研究,包括去年7-21元朗暴徒襲擊事件,當時示威者和港鐵乘客被不明白衣男子揮舞棍棒襲擊。警方全程神秘消失。
報告中列明監警會並沒有法定權限或能力審查有關警務人員與黑社會勾結的指控,強調有關指控只能夠由執法機關調查。不過,報告指出,警方當日在若干情況下未有及時採取行動,激化外界對警方與黑社會勾結的指控。
監警會報告有關8.31事件(香港警方當日在太子站內用用警棍、胡椒噴霧等無差別地攻擊港鐵內所有市民)的章節共有63頁,其中約兩成內容(12頁)介紹事件背景、約三成(19頁)探討警方應對謠言的手法。報告並沒就警察是否濫用暴力立下定論,反而一口咬定當時警察在車廂內攻擊的人是「示威者」,形容示威者「窮凶極惡」,並支持警方當晚封鎖港鐵站以及特別列車載走傷者的做法。
報告花了約三成篇幅,探討警察面對「8.31打死人」謠言時的應對手法,建議警方應提升監察社交媒體的能力,制定程序以迅速回應公眾的關注和「不實的惡意消息」,並通過相同的媒體作出反駁。報告又指出,當晚警方關閉太子站出口的做法「似乎屬合理的決定」,安排特別列車接載傷者「是審慎和明智的決定」,但承認警方與消防處之間的溝通及協調並不奏效。
監警會對市民一方的立場卻鮮明很多。報告表示由8月11日起,示威者不斷提升暴力,並且多番「私了」不同意見人士,以多欺少。報告又指8.31當晚警察出現之前,幾名示威者已在太子站與他人打鬥,形容示威者「窮凶極惡」及不懂收斂,並批評示威者的行為造成混亂,或會引發人踩人的嚴重後果等。
報告亦指出,反修例事件中,12宗警員開槍事件,經檢視後全部無違規。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她花了十個小時閱讀報告,對報告內容滿意。
於8.31衝突被捕的教育大學學生會長梁耀霆接受香港蘋果日報採訪(鏈接)表示,報告「絕對偏頗」,他認為報告雖以不少篇幅講述當晚事發經過,惟有更多篇幅引述警方說法,「我分唔到呢份嘢係警方寫定監警會寫」,他舉例指當晚一名警員向車廂內乘客施放胡椒噴霧,其中一對男女跪地相擁痛哭,惟報告內卻簡單描述該對男女「似乎在此混亂的情況下感到恐慌」;但在描述市民時則用「暴力示威者」、「示威者」等字眼,「你叫我點相信呢份報告?」
梁耀霆指,他本身對報告不抱期望,而事實再一次證明監警會沒有能力調查警暴,他批評監警會「做唔到、亦冇嘗試好中立咁去描述返當晚發生嘅事」,梁認為儘管監警會沒有調查權,「但連我呢啲被捕人士都冇約見過,點中立?」梁認為,整份報告的態度是對警方作「善意提醒」,十分軟弱無力。
香港政府早前聘請數名海外專家成立小組,並加入當地監警會,協助撰寫警方處理近期示威浪潮的檢討報告,但這些專家批評監警會並沒有足夠權力進行調查。法新社引述一份這些海外專家發出的聲明說,他們已經有一個月時間沒有跟監警會就解決這些問題取得進展,決定退出。
5月15日,香港政府發布監警會所謂報告後,監警會前海外專家 Clifford Stott 連出數條推特,表示簡直如鯁在喉(Speechless)。
B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