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空軍正在改寫其太平洋地區的作戰計劃,該飛行分部的新任指揮官11月底在五角大樓對記者說,美國空軍正在改寫太平洋地區的作戰計劃。
太平洋空軍司令查爾斯-布朗將軍(Gen. Charles Brown, commander of Pacific Air Forces)說,他希望更小的美國戰機群能在基地之間快速移動,以挫敗對手,並在敵人–也就是中國–干擾美國通信的情況下,迅速完成任務。
“我們怎樣才能讓小包相當快速地移動,讓對手的事情變得複雜化?” 據《防務一報》報導,自2018年夏天以來一直擔任現職的布朗反問道。 “[T]HEN也是如何在一個有爭議的環境中運作,因為我不能保證我的[通信]會一直保持在上面。”
布朗提到的這些想法其實並不新鮮。它們在空軍、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的知識分子圈子裡已經慢慢發展了多年。布朗說,他正在努力將他的前任特倫斯-奧蕭納西將軍(Gen. Terrence O’Shaughnessy)最初倡導的一項機密的太平洋空軍戰略 “運作化”。
分佈式部隊和獨立指揮的雙重理念,可以為美國空中力量的靈活性和應變能力指明了方向,使其不那麼依賴大型基地和自上而下的微觀管理,並有助於抵消中國自身不斷擴張的軍事力量。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F-22隱身戰機的短缺幫助推動了新的空戰方式。
2013年,美國空軍駐阿拉斯加的第3翼設計了一種新的部署方式來部署40架F-22 “猛禽”隱身戰鬥機,以便最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猛禽”機身– — 在現役的大約180架F-22中,只有120架左右的F-22被”戰鬥編碼”,並配備了最新的軟件和武器。
機組軍官們沒有按照慣例,總是不厭其煩地部署整個20機中隊,甚至整個40噴氣式機翼,而是編寫了新的程序,將四架F-22加上一架C-17貨機,幾乎在太平洋地區任何一個擁有合適機場的地方,在”出發”後24小時內,全部派上了新的程序。
第3聯隊給這個想法起了個 “快速猛禽 “的名字 並自豪地把這個概念介紹給了當時的空軍參謀長馬克-韋爾什將軍。其目的是讓第3聯隊在戰時迅速將其F-22快速分散到許多基地而不是集中在一個設施中而不是集中在一個設施中,比如說,在那裡它們可能會被中國的彈道導彈攻擊所傷害
很快,整個6個中隊的前線F-22部隊都採用了 “快速猛禽 “概念。 2016年4月,總部設在佛羅里達州的第95戰鬥機中隊派出了一對F-22戰鬥機在東歐地區進行了一次快速射擊巡航,作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美軍威懾俄羅斯的軍事計劃的一部分。
2017年3月,一架C-17支援了兩架F-22戰機前往澳大利亞執行任務。在地面上,F-22戰機用C-17的機翼油箱為其加油。
2017年7月,英國空軍突擊隊員在英國演練部署到一個艱苦的機場為F-15戰機快速加油和重新武裝。這是英國空軍特種作戰人員及其MC-130運輸機首次與F-15C戰機在所謂的前方布防和加油點(FARP)進行聯合作戰。
“快速飛鷹”演習涉及三個單獨的機群– — 位於拉肯希斯皇家空軍基地的第48戰鬥機聯隊和第352特種作戰聯隊和第100空中加油聯隊,這兩個聯隊都在皇家空軍米登霍爾。
兩架MC-130J戰鬥機從第352特種作戰翼飛往拉肯希斯,接上維修人員和彈藥,返回米登霍爾,然後繼續前往一個未公開的地點–FARP,與第100空中加油機隊的人員一起為4架拉肯希斯F-15C加油和重新裝備。
空軍官員表示,他們將把 “Rapid “概念改編成其他戰機類型。 “我們正在研究’Rapid Next’,”時任空戰司令部司令的Herbert Carlisle將軍在2015年9月說。 2017年,空軍將 “快速 “方案折疊到其 “敏捷作戰僱用 “理論中。
報導稱,HHH-60救援直升機、F-16戰鬥機和新型KC-46油輪戰機都在考慮 “快速 “式的部署。同時,空軍一直在為這些小型支隊在整個太平洋地區探索新的基地方案。
飛行支隊在南太平洋的提尼安重建了一個舊的簡易機場,並開始輪換B-52轟炸機經過澳大利亞北部達爾文的一個基地。 “如果我們讓美國的空中力量出現在人們沒有預料到的地方和時間,這對於保證朋友和夥伴的安全有很大的作用,對潛在的對手和侵略者也有震懾作用。”卡萊爾說。
但在現有的指揮理念下,分佈廣泛的戰鬥機支隊可能會嚴重依賴衛星通信,以接收來自少量集中的大型空軍作戰中心的任務和目標信息。
如果中國干擾或摧毀了衛星,快速支隊可能會發現自己在孤立行動。為了減輕這種風險,空軍希望支隊指揮官能夠獨立行動。
“所以,鄉親們如何真正的,不要等著指揮,他們提前從我這裡得到足夠多的指揮,這樣他們才能真正的去執行?” 太平洋空軍司令員布朗問道。
海軍陸戰隊和陸軍提出了一個答案。在佔領伊拉克的中期,海軍陸戰隊發展出了一種被稱為”分佈式行動”的概念,在這種情況下,由一百多個海軍陸戰隊員組成的連隊獨立行動,依靠下級領導創造性地解釋來自其指揮系統的模糊命令。
二戰中的德軍將責任下放給下級軍官,形成了敏捷、靈活的部隊,能迅速適應不斷變化的戰場環境。
陸軍也遵循了這一理念。 “任務指揮”,按照陸軍的說法,是”指揮官利用任務命令行使權力和指揮權,使指揮官在指揮官的意圖範圍內行使紀律性的主動權,以賦予敏捷和適應性的領導者在統一的陸上行動中的能力。”
換句話說,一個上校應該告訴他的中尉和中士要達到什麼樣的效果,然後相信他們會用自己的方式來實現,而不需要遠處的指揮官進行大量的二次猜測。
任務指揮是陸軍思想家中流行的一個概念。作為一個不幸的副作用,這一概念的一些擁護者也採納了他們德國知識分子前輩的白人至上主義思想。
他們在道德上的失誤並不一定會否定其基本軍事理念的合理性。而現在,空軍也在向同樣的思維方式靠攏。飛行支隊正在變得更好,它可以把20架飛機的戰鬥機中隊砍成4到6架飛機的分隊,把它們與運輸機和維修工配對,然後把它們送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打仗,而不需要自上而下的管理。
這是在必要的情況下誕生的創新。 “當我們看到我們對中國的步兵威脅時,我們必須以不同的方式思考我們如何做事。”布朗說。
B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