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美國在11月大選前不會進一步削減中國關稅

據彭博社週二(1月14日)援引知情人士報導,目前對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徵收的關稅,可能會一直維持到美國總統大選之後,任何降低關稅的舉措都將取決於北京方面是否遵守第一階段貿易協定的條款。

原文

雙方了解到,雙方將在周三白宮協議簽署後不超過10個月,美國將審查進展,並有可能考慮進一步削減關稅,影響從中國進口的3600億美元進口商品。

這段審查期預計不會在協議文本中具體說明,目的是給特朗普政府時間來核實這個亞洲國家(中國)對協議條款的遵守情況。去年12月,中國宣布將對價值約1,2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15%的關稅,目前仍將繼續執行。

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週二晚間對記者說,關稅削減將取決於能否達成第二階段協議,但他拒絕提供達成協議的談判時間表。他說,關稅削減和今年的選舉之間沒有具體的聯繫。
“這些關稅將持續到第二階段。如果總統能迅速進入第二階段,他將考慮作為第二階段的一部分取消關稅。“如果沒有,就不會有任何關稅減免。所以這與選舉或其他事情無關。沒有秘密協議。 ”

官員們此前曾表示,他們將在簽署協議時公佈這份86頁的協議文本,並否認有進一步削減關稅的計劃。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和姆努欽(Mnuchin)週二早些時候在聯合回复記者的電子郵件中表示:“協議中唯一非公開的部分是一份機密的附件,裡面有詳細的採購金額,這在之前已經描述過了”;“在這些問題上,美國和中國之間沒有其他口頭或書面協議,也沒有未來降低關稅的協議。”

政府官員淡化了關稅對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週二在《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一篇專欄文章中表示,包括美聯儲(Federal Reserve)在內的主流經濟學家,未能恰當地解釋他所說的關稅帶來的有利的經濟影響。

他寫道:“美國人應該熱烈歡迎這種分析——尤其是在中心地帶,那裡反關稅預測者的醜陋預測似乎與特朗普經濟的美好現實脫節。”

近些天來,特朗普政府還一直在以其他方式為該協議和一些棘手問題的談判奠定基礎,這些問題包括中國龐大的工業補貼體系。預計下一階段的談判將予以解決。

週一,特朗普政府撤銷了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的決定,外界普遍認為這是對北京的讓步。美國、歐盟(European Union)和日本也宣布,它們已就擬議中的全球工業補貼新規則達成一致,此舉將加大北京在這個問題上的壓力。

與此同時,將代表中國簽署該協議的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周三的儀式之前會見了美國商界領袖和美國官員,包括美國商會(US Chamber of Commerce)會長多諾霍(Tom Donohue)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官員。雙方談判代表於週二共進晚餐。

有消息稱,在11月大選之前,關稅不太可能進一步降低,從而削減了美國股市的漲幅。美國股市的主要基準股指此前曾創下新高。美國國債收益率下降,美元兌日元匯率下跌。

作為協議的一部分,美國同意在12月不實施新一輪關稅,並降低價值約1,2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的關稅。但剩餘關稅的命運尚不明朗,經濟學家表示,它們可能會繼續拖累這兩個經濟體。
圍繞該協議的陰謀色彩濃厚,因為白宮在協議生效前已經採取了不同尋常的措施,阻止公眾對協議條款進行審查。國會工作人員被要求在國會大廈的安全設施中閱讀這份協議,但一直沒有得到副本。一個多月來,美國官員一直說,他們仍在努力將協議條款翻譯成中文或從中文翻譯成中文。

這一時間表將允許特朗普(Donald Trump)能夠維持現有徵稅,直到選民決定他是否應該連任,從而推掉一個可能會令他的核心支持者反對的問題。特朗普稱對中國征收關稅是他最偉大的經濟成就之一,稱自己是“關稅人”。

對金融市場來說,減免關稅也是一個敏感問題。在這場為期兩年的爭端中,金融市場經歷了多次情緒波動,從而增加了全球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

第一階段生效後,美國將對25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維持25%的關稅,並對另外1200億美元徵收7.5%的關稅。中國沒有承諾在協議中具體削減關稅,但承諾免除美國某些產品的關稅,以實現協議中規定的採購目標。

這個亞洲國家(中國)還承諾增加購買大豆和豬肉等美國農產品,並在知識產權、強制技術轉讓和匯率方面做出新的承諾。

美國總統大選定於11月3日舉行。

B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Was wir berichten, spiegelt nicht die Meinung einer Regierung wider.

What we report does not reflect the opinion of any government.

我們的報道内容不代表任何政府官方立場。

Berliner Bericht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