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艾未未:如果失去同情心 我們還能剩下什麼?

德國時間週二(11月5日)晚間,中國藝術家艾未未柏林弗里德里希·瑙曼基金會(Friedrich Naumann Foundation)的一次討論會上,呼籲為德國的難民提供更多的人道幫助。他說:我們都知道情況會多麼困難。但是如果我們失去同情心,還能剩下什麼?

艾未未攜新書《艾未未-無國界宣言》出席了弗里德里希·瑙曼基金會(Friedrich Naumann Foundation)的研討會,參與對話的還有德國聯邦政府前人權專員勒寧(Markus Löning )。記者和中國問題專家吉塞拉·馬赫曼(Gisela Mahlmann)主持了本次活動。

艾未未在談及難民問題時表示:生活意味著進步和幫助他人,當我參觀難民營時,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裡的人們互相幫助和互相支持。

他說:逃亡的人們失去自己的土地,宗教和文化。他們只想要一個地方。難民不僅有窮人,富人,德國人和非德國人之類的對立面。這與全球狀況以及世界應該如何發展有關。

艾未未說,就定義而言,藝術也是有爭議的,作為一名藝術家,他的觀點在德國能夠被接受,但是他被剝奪了談論難民的權利。有時他的印像是,德國對柏林動物園的熊比對難民的興趣更大。那很幼稚。

在柏林待了4年後,艾未未轉身離開,他與家人一起住在劍橋,當被問及在新的居住地的初步印象時,他幾乎無法說出,對於正在進行的英國退歐爭論,艾未未說:英國人目前也深感困惑。

艾未未還一如既往的表示:都是藝術,也都是政治。

B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Was wir berichten, spiegelt nicht die Meinung einer Regierung wider.

What we report does not reflect the opinion of any government.

我們的報道内容不代表任何政府官方立場。

Berliner Bericht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