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德新社10月20日報導:德國汽車專家杜登霍夫(Ferdinand Dudenhöffer )要求德國和中國進行更密切的合作。他還認為,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起的貿易戰給汽車業帶來損害。德國應向中國開放。
杜登霍夫是杜伊斯堡大學汽車經濟專家,他向德新社表示,德國應和中國加強合作。北威州自主品牌電動車電池工廠的計劃顯得“心胸狹窄”。德國不應在明斯特或亞琛(北威州的城市)重新發明車輪設備,而應和中國電池生產商共同建造電池廠。
早在2019年2月,德國北威州政府宣布,計劃在該州建立德國第一家自主品牌電動車電池工廠,以期在電動車電池生產領域迎頭趕上亞洲企業。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歐洲汽車工業如此發達,卻要從亞洲企業採購電動車電池,這是不可接受的,歐洲必須在相關領域迎頭趕上。
這一計劃目前已經得到德國電動汽車行業相關企業的大力支持,如包括寶馬、大眾、福特以及博世等汽車企業正積極考慮參與該項目。此外,該項目還將從德國聯邦政府獲得投資額30%的補貼資金。
杜登霍夫還稱,中國在某些領域已是技術領先者,比如中國電信商華為電信即是如此。他說:我們應該向中國開放,共同合作,而不是孤立。這會帶來重要的推動力。德國汽車工業在中國的銷售佔其總銷量的40%。而中國市場還遠遠沒有飽和。
他稱,去年中國的汽車銷量從2400萬輛下降到2300萬輛。今年估計只有2050萬輛。杜登霍夫表示,這是特朗普發動貿易戰所致。它導致全球汽車市場下跌和經濟低迷。特朗普給汽車業帶來的損失估計有七億歐元。德國汽車業將取消約48000個工作崗位,部分也是美國的政策造成的。
多個領先的經濟研究機構已表示,貿易衝突和英國脫歐的不明朗狀況前景,使世界各地的企業感到不安,並減緩了投資速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中國經濟增長疲軟不僅歸咎於關稅,也歸咎於該國需求下降。專家們指出,中國公司背負巨大債務。
B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