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年輕人在Telegram群組裡突然決定,去機場!仅兩個小時,數千名示威者在香港國際機場到達廳舉著剛打印好的標語,展示自己的訴求。而這只是Telegram讓示威活動去組織化並高效運轉在過去兩個多月中的一個例子。網絡技術的使用改變了香港抗議活動的本質。
7月26日下午,數千名示威者在香港國際機場到達廳開始反送中抗議集會,他們舉著剛打印好的標語和宣傳單張,展示自己的訴求,特別是警方濫用暴力對待示威者的問題。這個活動的組織,竟然在一兩個小時前才發起。一群年輕人在Telegram群組裡突然決定,去機場!而這只是Telegram讓示威活動去組織化並高效運轉在過去兩個多月中的一個例子。網絡技術的使用改變了香港抗議活動的本質。
自從香港政府在今年四月開啟送中條例立法工作以來,示威者的訴求不斷改變,從要求撤回條例,到包擴撤回、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在內的五大訴求。但有一點不變的是,這場運動沒有領袖。按香港人的說法,沒有大台。
七月的一晚,示威者圍住了灣仔的警察總部,知名抗爭領袖黃之鋒到達現場要求開始組織在場的示威。他被其他示威者嘲笑了。
類似的許多示威活動,常常是在包擴LIHKG在線論壇(連登)和Telegram聊天群組(Group,粵語翻譯為谷)。在網上,示威者們交流抗爭情報、技巧,交流信息,互相鼓勵,開展文宣,協調物資調配,甚至在面臨警方行動時組織撤離。
即使在香港這樣有很長的示威歷史的城市,這樣的抗爭模式也是前所未見的。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Francis Lee 說,這是『開源抗爭』。就像維基百科一樣,每一個示威者都可以為示威活動提供任何東西,而且並沒有最高領袖進行頂層決策。這種新型抗爭模式會持續演進和自我優化。
這種組織機制允許社會各個階層都可以平等參與到這場運動中。傳統泛民立法議員,律師和法律從業者們,設立了612法治基金,為有需要的示威者提供法律支援。激進的本土派也發起了『本民前公海』群,自稱『本土市民支持前線警察嚴正執法』的深藍群組,但抗爭時總是企在最前。
雖然大型抗議活動通常是和平非衝突的,但隨著警方的強硬介入,兩者之間隨即發生了激烈的對抗。關於是否維持和平理性非暴力的所謂『和理非』模式,還是主動對抗的『勇武』模式,示威者們求同存異,達成了一個妥協的共識,『兄弟爬山,各自上山』,以及『永不割席』,激進派和非暴力之間,不會相互指責。這種平衡,也是在網絡上激烈爭論之後達到的。
這些年輕的示威者們,他們不想任何人告訴他們,該怎樣做。
Be First to Comment